5月12日上午8时30分,温州市瓯海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黄海凡没有出现在办公室,而是径直来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解忧窗口”,以督办员的新身份上岗,协调督办群众或企业“办不成”的事项,给有困扰的审批人员提供咨询。 今年,瓯海区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专项行动,4月中旬起专门设立反馈问题的“解忧窗口”,由78名纪检监察干部驻点轮值,针对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及办事窗口工作人员提供双向解忧,对于“不能办、很难办、容缺办、不给办、特殊办”的五类事项,进行双向调节指导、陪同受理办理、监督追责问责。“相当于解决办事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卡脖子’难题,群众在窗口遇上不能办的事情,我们介入了解原因,窗口审批人员在办理过程中受阻,我们协调提供解决方案。”黄海凡说。 
“双向解忧”有多方便?最近“解忧窗口”帮助一家摩托车零配件厂办理资格证明,让“难办”件办得成又办得好。该工厂位于瓯海区仙岩街道,在区划调整前,原属地为瑞安市,最近面临商标到期延续问题,负责人刘先生希望申请商标所有人主体资格证明。但他来到窗口才发现,工厂当年原始注册档案材料遗失,无法按规审核登记受理。刘先生回到瑞安当地窗口,则被告知“非属地企业无法办理”。 “为了让企业保住经营多年的商标自有知识产权,我们帮忙特事特办。”“解忧窗口”督办人员了解情况后,联系涉及单位提供容缺受理方案,先给与刘先生受理证明,后续帮助企业协商原属地补齐材料。最终,刘先生拿到证明文件放心开工。 据瓯海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通过“解忧窗口”,从群众或企业反映的问题中,理清部门间职责不清、流程不优、作风不实等情况,推动职能部门建章立制,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水平。不久前,在“解忧窗口”的指导下,该区10个职能部门出台亲清政商正负面清单,对办事流程开展“五查五看”,解决了反复跑、来回跑等问题25个。 不仅解决企业、群众的“急难愁盼”,还减轻审批人员的“后顾之忧”。“解忧窗口”特色业务——审批人员“解忧”套餐,包含政务服务容错纠错、不实投诉澄清正名、“该不该办”暖心咨询等,提供审批人员问询。瓯海区市场监管局窗口人员表示,这样就打消了办事顾虑,遇到一些突破性的审批改革举措,也更加大胆办理。 瓯海区还将推动“解忧窗口”在街道(乡镇)开设,靠前解决企业、群众遇到的堵点和难点。目前,该窗口已受理企业、群众投诉反映14件,为审批人员提供咨询26次,解决政策性难题4个、服务性难题6个。 来源: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