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创新“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深化阳光招投标 |
发布日期: 2020-11-12 11:3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温州政务服务局 |
文成县聚焦招投标难点痛点,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运行模式,创新监管机制,构建科技、信用、保险“三位一体”阳光招投标机制,助推招投标交易活动公正、公平、规范、高效运行。 一是打造“云上”开标+智慧监管平台。该县对招投标程序进行改革创新,推出“不见面开标直播间”,将所有程序纳入“网上招投标大厅”,实行全流程电子化操作。招标人通过监管系统上传招标方案,完成项目报建,在线回复网上提疑;投标人登录网上交易系统,自主完成投标文件上传、在线质疑等操作,并可通过网上直播实时了解开标过程、获悉开标信息,彻底摆脱地域限制。整个开评标全程录音录像,数字化留痕,有效避免了招投标过程中的敏感信息泄露,提高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截至目前,该县共有5个项目成功运用“不见面开标”方式招投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该县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举措的“不见面开标”系统上线,从现场到线上,不断优化改良的招投标流程,实现业务网上办、企业“零跑腿”,满足了企业轻装从简的需求,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也标志着该县全流程电子化已经打通“最后一公里”。目前,该县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建筑工程施工和监理项目(设计、EPC等项目除外)已经实现从“现场开标”走向“线上开标”。 二是引入“信用”联动监管机制。该县印发《文成县招标投标信用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出台《招标投标信用综合评价投标行为评价细则》,创造性地将“信用”管理引入到招标采购活动中,全面实行第三方信用报告、信用承诺、信用差别化管理等创新做法,充分发挥信用杠杆作用,让“守信分红、失信受限”。同时,严格执行《关于对严重失信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对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出现的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纳入联合惩戒范围,失信者面临“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将失信者置于公开、透明的立体监督之下。实行第三方信用报告后,截至目前,在县信用办备案的招投标类第三方信用报告60余份,累计使用120余次,已有3家企业因信用报告评价等级较低或是得分在65分以下而失去了投标资格。该县招投标机制引用‘信用’管理后,招投标一次成功率由之前的85%上升到当前的近100%,投诉率由之前的3%下降到当前的不足0.5%。 三是创新投标、履约保险制度。该县对招投标保证金实施改革,不断创新保证金缴纳方式。试行投标及履约担保保险制度,推动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在原有银行电汇、网上银行支付、银行保函等传统方式缴纳基础上,新增专业担保公司保证担保、专业保险公司保证保险等新方式,开发衍生产品供企业选择,提升企业改革获得感。此外,对投标人信用等级达到A1级的,投标人提供书面信用承诺后,免缴所有招标采购项目投标和履约保证金,促进依法、守信的投标企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该县已在63个工程建设项目中运用了担保保险制度,共400余家企业使用了投标保证金保险和履约保证金保险。制度试运行以来,已为企业节约投标融资成本500余万元,帮助企业在资金周转困难时减少融资成本近60%。 来源:文成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编辑:温振赛 责编:梁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