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医疗救助“一件事”健康扶贫精准兜底 |
发布日期: 2020-12-30 08:5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温州政务服务局 |
近年来,乐清市将健康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正面战场和有效手段,聚焦医疗救助的短板,精准发力、精准帮扶。2018年,建成医疗救助“一件事”服务平台,将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结算从11道审批环节耗时最长3个月转变为在就诊医院即时刷卡结算,实现医疗救助“一件事”全流程无证明“零次跑”。截至目前,该市通过“一件事”服务平台即时刷卡结算的特困人员和困难群众达3.2万多人次。 一、互通共享医保信息,实现救助报销“无证明”。一是构建全功能医疗救助结算系统。医保、民政、医疗机构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加强业务融合,打通信息孤岛,将救助对象基本医保结算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增加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结算功能,建成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为一体的“一件事”服务平台。将改革前救助对象需要到乡镇(街道)社会事务办提出医疗救助申请、市民政局社救科及分管领导审批、乡镇社会事务办审核等至少11个环节,通过“一件事”服务平台一步到位。二是建成全覆盖救助对象数据库。在医疗救助“一件事”服务平台中建立救助对象数据库,由社保、民政部门提供特困人员、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精简和三老、优抚退役军人、残疾军人、烈属和烈士子女、在乡老复员军人、残疾人(精神病人、脑瘫儿童等)、参加商业保险困难群众、参加商业保险医疗扶助职工等11类对象认定及数据,并推送录入数据库,在自动结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基础上,增加商业保险医疗救助支付、优抚退役军人医疗补助支付、残疾人医疗补助等结算功能,建成医疗救助“3+N”报销“一件事”服务平台。 “一件事”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库读取患者信息,自动结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救助待遇。改革前,救助对象报销时需提供医疗救助申请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委托书、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特困、贫困证明、诊断证明等10余份材料;改革后,定点医疗机构可通过“一件事”服务平台读取救助对象信息,无需贫困患者提供任何证明。 二、推行即时刷卡结算,确保救助报销“零次跑”。改革前,救助对象办理医疗救助结算需经过乡镇、市级部门11道审批环节,耗时至少45天,最长3个月才能拿到救助资金,尤其像仙溪镇、岭底乡等山老区困难群众需要往返多次,颇费周折。改革后,医保、民政部门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授权20家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挂号收费窗口通过贫困患者市民卡(社保卡)读取信息,自动识别贫困患者身份,同步结算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待遇。贫困患者出院结算时,只需凭市民卡(社保卡)到医院挂号收费窗口办理出院手续的同时刷卡即时结算医疗救助待遇,无需专门跑。变至少跑11次为“一趟都不跑”,全过程仅需几分钟,大大提升了就诊医疗费用结算便捷度,受到救助对象的普遍好评。 三、优化医疗救助政策,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一是力保基本兜底线。该市去年新增低保对象672人,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197人,占比高达29.3%。为有效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这一痛点,以保障困难群众及时顺利就医为出发点,通过医疗救助“一件事”服务平台实施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不仅将医疗救助封顶线从原来的8万元提高到了12万元,还对符合医保范围、超过12万元的部分再给予70%的救助;医保定点机构将低保对象的住院预付款由过去数千元不等统一降至500元以下。对特困人员“政策外”的自负医疗费用分档次实行二次医疗救助,且上不封顶,甚至可免交住院预付款,救助力度居全省第一。二是实行救助零起付线。改革前,医疗救助费用由救助对象先垫付再予以报销,救助对象需四处筹集医疗费,不但耽误及时就医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经济困境。改革后,救助对象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只需到挂号收费窗口刷市民卡(社保卡)识别身份,即可享受挂号费减免待遇;就医时贫困患者各项救助费用均由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再由相关部门与医疗机构结算,不用再“先垫付后报销”,出院时可直接刷卡结算自己应付的少许部分。特困对象和低保对象实行零起点救助,个人自负部分按100%救助,大大减轻了救助对象经济负担,让贫困患者获得最及时最暖心的救助保障。 四、实行人性化救助,做到救助服务“全方位”。“一件事”平台上线后,救助对象无需以贫困人员的身份跑多部门多环节申请救助,有效维护其人格尊严。为使救助对象在获得救助时更有尊严感,在医疗救助过程中,始终做到对救助对象不实名报道、不公开亮相、不泄露隐私,真正体现了平等、尊重、接纳、保密的救助理念。同时加强对医疗救助“一件事”服务质量的监督,通过对低保病人电话抽样回访,及时掌握低保患者对“一件事”服务的满意度,聆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不断提升医疗救助“一件事”服务平台质效。 来源:乐清市政务服务中心 编辑:温振赛 责编:梁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