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三届“基层清廉建设(浙江)十大创新经验”发布活动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举行。永嘉县纪委监委《农村限额工程项目招标全程“不见面”》获评“基层清廉建设(浙江)十大创新经验”创新奖。本次活动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大学主办,《反腐败导刊》杂志社、浙大廉政研究中心承办,以“打造新时代清廉建设高地”为主题,活动共收集全省92个案例,最终评选出“基层清廉建设(浙江)十大创新经验”“清廉单元建设(浙江)十大创新经验”,同时评选出20个创新提名经验以及32个优秀经验。 
今年以来,永嘉县全力护航“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积极开展“营商环境整治年”行动,着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以深化招投标领域e整治工程为抓手,迭代升级“农村限额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系统”2.0版,有效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共完成1162个交易项目,总中标金额5.54亿元,平均下浮率14.7%,节省资金9541.46万,有力破解农村限额工程领域审批失当、交易失序、履约不力、监管乏力等难题。 一是开创标前、标中、标后全周期监管的先河。以工程项目全生命运行周期为切入点,从业务链和监管链“双链发力”,不断细化任务颗粒度,做到全过程取数,推动监督真正嵌入业务,实现小微权力源头治理,做到线上“一键操作”、浙政钉“一体审批”、进度“一览无余”。同时,通过建立保证金“统一户头”、打造不见面开标直播间等方式,有效防范围标串标等问题发生。 二是开辟审批、交易、支付全流程监管的先例。系统将审批、交易、支付三者打通,以支付环节监督为核心,将业务链上游审批作为下游推进的刚性前置条件,推动审批环节、交易环节规范留痕,打造环环相扣的业务运行链条,实现全流程闭环监管。特别是率全国之先构建了以合同监管倒逼标后履约新模式,将施工记录、监理记录与支付绑定,倒逼企业强化标后履约管理。 三是开拓公开、分析、预警全方位监管的先路。多跨集成场景应用,创新打造“码上工程”,群众扫一扫就能了解工程发包主体、项目进度等关键信息,促进基层群众参与监督。同时,梳理出工程项目常见的9类103项风险点,通过自动抓取、分析碰撞、交叉对比,做到问题精准发现、精准预警、精准处置,构建立体化监督格局。截至目前,系统触发预警信息824条,处置490起,发现问题(降级发包和围串标)线索36个。 来源:永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