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政务服务局: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跑出共同富裕“加速度” |
发布日期: 2023-07-26 18: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温州晚报 |
“现在办事可真方便!”家住瓯海区景山街道净水社区西山家园小区的戴先生感慨。日前,戴先生趁着出门散步的时间,顺便去了一趟社区的“政务超市”,花费两三分钟就办好了将孩子的医保账户纳入医保家庭共济的相关手续。 7月13日,记者从市政务服务局了解到,近年来该局指导全市各地政务服务中心提质升级,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党建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感受到政务服务“工作有态度、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的同时,还跑出了共同富裕“加速度”。 “政务超市”“政务驿站” 高频事项家门口即可办理 “太方便了,扫码下单马上就办好了,不用去政务网点现场办理,还不用准备各种材料,既省时又省力。”戴先生是一名二胎爸爸,前几年他给大儿子办理医保家庭共济,光现场就跑了两趟,第一次因为材料不齐被拒,第二次因办理人员很多,排队等候了两个多小时。自从小区里有了“政务超市”,他第一次感受到“办事真方便”。 戴先生说的“政务超市”,是以去年4月“共享社·幸福里”为契机,由瓯海区政务服务中心、瓯海区农商行联合在净水社区打造的,是瓯海区推出的首个“政务超市”,群众可以现场下单办,也可以扫码预约办,还可以咨询帮代办,目前能办理涉及社保、公积金、水电等方面的87个高频事项。瓯海区政务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梅先生介绍,截至目前,瓯海区已经在62个小区打造了“政务超市”,累计办件3000多件,服务5000多人次,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家门口办事的便利。 同样的便利,家住龙湾区金御湾小区的王先生也深有体会。“从去年3月小区开设了智慧政务微驿站后,我们办事可真方便,夸张点说就是足不出户就能办。”王先生边说边竖起大拇指点赞。记者从龙湾区政务服务中心了解到,该小区的“政务驿站”系全市首个,目前全区已经打造了7个,计划在年内打造约80个。 龙湾已建成7个“政务驿站”,群众体验家门口办事的便利。 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管是“政务超市”,还是“政务驿站”,都是“党建+政务服务”融合延伸的重要载体,我市各地政务服务中心以党建引领业务创新,依托我市“共享社·幸福里”建设,加强党建与政务服务融合发展,实现基层办事服务共建共享,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企业群众“零距离”享受政务服务。 此外,市政务服务局联合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鹿城办证处,对藤桥“周三见”农房登记党团流动工作室进行了全方位改造提升,打造了回迁安置延伸服务“安心登”党建子品牌,将登记窗口开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真正让党旗飘扬在群众需要的地方。“周三见”农房登记经过5年时间的沉淀,已为鹿城区藤桥镇、山福镇两地群众办理超2000件产权登记,极大减少群众办事成本。 政银合作“1+1>2” 助山区群众搭上“共富列车” “以前,取个钱存个款,我都花上一两个小时下山去办理,现在我就只要等着每月15日就行了,车来就能办。除了办存取款,还能办理社保等业务,太方便了。”家住瓯海区泽雅镇五凤垟社区的老农户刘老伯说,他干了几十年农活,以种蔬菜为生,平时卖出了钱也不舍得花,就想着存起来,但是下一趟山存钱很不容易,自从有了“政银服务流动车”,他就没为这事奔波过了。 瓯海开通“政银服务流动车”,助力山区群众搭上“共富列车”。 刘老伯说的“政银服务流动车”,是今年6月15日起由瓯海区政务服务中心联合瓯海区农商银行联合推出的,每个月15日固定发车,定点在泽雅镇五凤垟社区和金源村两个地点为住在附近山区群众办理银行业务和政务服务事项。瓯海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政银服务流动车”既是流动的银行又是政务服务的窗口,不仅可办理存款、取款、开卡等全功能金融服务,还搭载了人社、医保、公安、公积金、公用集团、国家电网等部门的共87项高频事项,进一步变“群众跑”为“服务人员跑”。 温州市民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新亮相。 记者从市政务服务局了解到,“政银服务流动车”只是我市通过政银合作模式,实现“1+1>2”效果的其中一个生动例子。其实,近年来,为全面提升我市村居社区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海岛政务服务供给能力,拓展多元化多场景的基层服务路径,市政务服务局联合温州农商银行系统、温州银行深入开展“政银合作”,依托浙江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借助银行金融系统基层服务网络和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包括医保社保、市场监管、公积金、公安等百项高频服务事项网上银行“掌上办”,智能柜机“自助办”,网点柜面“就近办”和客户经理“上门办”,仅今年上半年就办理了1.7万件。 市民在鹿城农商银行网点办理政务服务业务。 此外,自2021年起市政务服务局还与永嘉县云岭乡东部上港村签订“牵手帮共富”协议书,派驻了专门的工作人员驻村,在结对帮扶、拓宽村级道路、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帮助。 开设“办不成事”窗口 专解“疑难杂症”专治“办不成” 今年4月14日,经乐清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窗口协调,港区一项重大投资项目的相关施工证顺利拿下,该项目负责人对窗口的评价是“实打实帮助解决问题。” 原来,该重大投资项目需要尽快办理施工证,但申请流程让项目方犯了难。于是,项目负责人向“办不成事”窗口求助。“办不成事”窗口工作人员接到项目方的诉求登记后,“听企声,解企忧”,立即组织帮办服务队来到施工现场,一对一服务进行网上申请指导。提交申请后不到几分钟,项目方就领到了施工证。当天申请、当天领证,有效缩短了项目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乐清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窗口。 如何来形容这个“办不成事”窗口?用通俗的话来理解,这是一个专接“烫手山芋”、尽解“疑难杂症”的地方。记者从市政务服务局了解到,打造“办不成事”窗口,就是为了解决企业群众“揪心事”。立足“让群众满意”服务理念持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温州市民中心及十二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都推广设立了“办不成事”窗口,对办事企业群众反映的“疑难杂症”、老年人群体办事以及群众“不易办”“不好办”“不会办”事项,通过代办窗口联合各部门代办专业人员进行“一对一”精准服务,提供兜底帮办代办服务。今年5月,市政务服务局还联合温州银行共同举办市民中心政务服务“十大揪心事”“十大金点子”征集活动,向广大办事群众公开征集问题建议281条,向各部门窗口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其间,还邀请10位参与活动的市民作为“温州政务服务营商环境观察员”,携手推动我市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今年1~6月份全市便民事项代办帮办服务达14万件,企业投资项目代办帮办117个。同时,我市各地持续开展“当一天代办员”活动,通过换位思考和主动服务的方式,集中检视窗口服务效能,累计帮代办服务590次,解决群众办事问题490份,提出服务优化提升建设性意见663条。 来源:温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