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44/2025-00003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温州市政务服务局 | 成文日期 | 2025-01-24 |
2024年,市政务服务局围绕省市关于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系列决策部署,聚焦“强城行动”目标任务,围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公共资源交易规范提升、基本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三大主线,全力打造标准规范、高效便捷、服务增值的政务服务环境。
一、主要工作亮点
(一)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根据上级部署要求,第一时间制定出台《温州市政务服务局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通过领导班子“领学”、党支部“研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精学”,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学习教育“后半篇”文章,组织开展“以案为鉴 以案示警 以案促改”专题廉政警示教育,深入东瓯清廉馆、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政教育,召开反腐倡廉专题培训会,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全力营造勤廉并重的机关政治生态。
(二)聚力打造“形神效”兼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制定出台《深化温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一体融合改革实施方案》,全省率先推动基本政务服务和增值服务一体融合,健全分类分层分级的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构建了“1+14+N”的市县贯通的涉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市县15个企服中心平均可办理涉企增值服务事项204项,累计化解各类涉企诉求问题12700个,问题解决的满意率维持在95%以上,35个涉企问题解决典型案例在省委改革办《竞跑者》刊发,7个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库。今年10月,中央领导同志考察温州市本级企服中心,对中心建设和增值化改革相关做法予以肯定。
(三)率先推动招投标全过程全链条智慧监管。深化招投标“公优廉一体化”智慧监管机制,全面推进模块化电子“暗标评审”、串围标预警系统等智慧监管手段的全方位应用,实现全闭环数智监管。改革获得省纪委书记傅明先,常务副省长徐文光,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等多位省部级领导批示肯定,省发改委、省纪委、中纪委先后来温专题调研经验做法,为浙江省招投标智慧监管监督系统建设提供了探索经验,并被列为浙江省招投标监管监督系统改革试点(全省仅三个),成功将“温州经验”上升为“全省试点”,获评“中国地方政府营商环境50个优秀案例”之一。
(四)规范提升涉批中介服务市场环境。以涉批中介服务“一件事”为抓手,制定完善25类中介服务标准,全面优化“一个部门统筹、一张清单瘦身、一套流程规范、一网超市任选、一个代码严管”的涉批中介服务体系,推广应用“多评合一”“区域评估”“免评估”等举措,鼓励中介联合体等服务方式,实现涉批中介服务“三减一降一提升”。目前,改革累计惠及全市3300余家企业,与市场平均价相比中介费用下浮30%,中介服务提效50%。如鹿城区山姆士超市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改革实现项目建设提速150天,中介服务事项压缩50%,累计节省企业资金近200万元。
(五)打造集成式、数智化、全覆盖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强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全面深化“一网通办”建设,推进国定第一批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落地应用,创新企业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具有温州辨识度的“一件事”改革,深化“政银合作”等基层服务模式创新,推动517个高频领域事项“全市通办”,着力构建多元化的政务服务供给体系。目前,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98%以上,线上实际网办率达90.49%,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率为98.06%,469个银行网点可办理事项达455项。
(六)深入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友好改革。围绕全国统一大市场,聚焦“民营经济32条”,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面推进“交易,让中小微企业市场更友好”改革试点,深化“降低投标成本、降低市场门槛、增加市场机会、增值配套服务”等18项改革举措,维护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合法权利,持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中小企业的交易便捷度。截至目前,全市依法必须招标工程建设项目中小微企业中标率超85%,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达181亿元以上,改革经验做法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市政务服务局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总指引,聚焦省委、市委全会决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政务服务领域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治理,提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质效,攻坚新时代机关效能建设,着力破解“六不为”问题,大力提振“六干”精神,为温州“续写创新史、再创新辉煌”,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贡献更多政务服务力量。
(一)聚焦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以企业获得感为“第一标尺”,进一步提升各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战实效水平。一是做强做优涉企服务“主阵地”。做强做优“1+14+N”市县涉企服务体系,探索推进在企业、产业相对集聚的园区设立企服驿站,推动市、县两级企服中心的人员力量、服务资源等方面下沉赋能、前端延伸,切实提升企服驿站为企服务能力,逐步形成中心与驿站、驿站与驿站、驿站与街镇中心等之间服务联动、功能互补的新格局。二是集成打造涉企服务“新生态”。以政务服务领域为牵引,完善“办不成事”协调机制,加强各级企服中心和政务中心融合联动,整合联通相关公共服务平台、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第三方市场服务机构等多元涉企服务主体,更大力度、更体系化统筹整合政府侧、社会侧、市场侧为企服务资源,丰富叠加各类特色涉企增值服务,更高水平地构建“企业有事就找企服中心”的涉企服务新生态。三是建立共性问题“一类事”参照解决机制。设立“涉企共性问题库”,开发建设问题库,通过典型问题探索解决路径、形成解决方案并审定入库,实现共性问题的举一反三、参照解决。同时对各类途径收集的涉企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反向比对、研判评估,主动发现同类问题,通知企业发起问题处置,实现“未诉先办”,即不待企业提出诉求,政府主动感知,共性问题提前解决。
(二)聚焦招标投标体制机制建设,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生态。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体系。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尽快出台我市贯彻落实意见和招投标改革方案,牵头各相关部门抓好工作落实,尽早推动市本级招投标体制改革顺利落地,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开展招投标监管体制改革,理顺市县两级监管体制,着力构建“边界清晰、权责一体、多跨协同”的市县招投标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体系,加快构建规范有序的招标投标市场。二是强化数智赋能,推广招投标智慧监管应用。按照省纪委、省发改委要求,全面推进招投标智慧监督监管执行年行动,以案件查处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预警模型,做好预警信息处置,重点抓好有一定立案基础的预警信息的延伸核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招投标监督监管系统试点平台的实战化、实效化应用,进一步提升我市招投标数智监管质效,为全省打造全过程全链条监督监管贡献更多“温州经验”和“温州智慧”。三是突出公平规范,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效。迭代完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积极探索电子营业执照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场景应用,着力推动交易事项“线上办”“掌上办”,交易资料“跨区认”“免提交”。聚焦公共资源交易重点领域,推动政府采购信用体系建设,深化资产交易云平台建设,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电子保函市场,提高交易效益和服务便利化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平、规范、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三)聚焦线上线下一体融合,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坚持业务推进、数字赋能“两手抓”,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好办易办”“快办优办“水平。一是高质量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广应用国定、省定“一件事”落地见效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国家第二批8个“一件事”的承接应用,确保事项“用得好”“办得好”。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和群众办事需要,坚持“小切口”改革理念,推出更多企业所需、群众所盼且具有温州特色的高频刚需“一件事”。二是高质量推进“全市通办”。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聚焦医保、社保、不动产、公积金、市场监管、企业投资等重点领域,在推进第一批517项“全市通办”事项落地见效的基础上,新增一批高频事项通过“就近申报、远程审批”模式实现“全市通办”,让群众和企业享受更多更好的“同城服务”。三是推进政务服务窗口办事员职业能力建设。根据上级部署要求,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能力提升培训机制,稳步推进办事员职业等级认定,并通过集中授课、个人自学、跟踪指导、互动交流等方式,让综合窗口办事员从“业务专一手”变为“行业全域通”,为“综窗为主、专窗为辅”服务格局提供支撑。
(四)聚焦机关效能建设,锻造想为敢为、勤为善为干部队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窗口 两个满意”殷殷嘱托,全面开展政务服务机关效能建设攻坚年行动。一是把加强机关干部的思想教育。坚持党建引领,将机关干部的思想教育贯穿效能建设始终,用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主题党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形式载体,分层分类深化理论武装,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力度,强化反面案例通报曝光,进一步凝聚强化担当作为的价值认同。二是持续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弘扬“六干”精神,持续擦亮“支部建在窗口、党员在您身边”党建+政务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凝心聚力作用,不断引导政务服务工作者筑牢“真诚服务、高效便民”思想根基,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以一流政务服务队伍助力打造一流政务环境。三是深化政务服务“破梗阻·优服务”行动。聚焦干部“六不为”问题,组织政务服务体验官、营商环境观察员等第三方力量开展办事体验、效能监测等活动,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领域“破梗阻·优服务”行动,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凝聚强化担当作为的价值认同,营造抓作风促落实的勤廉干事氛围。四是锻造勤廉并重的政务服务队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推进政务服务系统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强化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实现防线,打造“干事加干净、干事且干净”的良好政治生态,锻造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的高素质政务服务队伍。